刘昆: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 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点击“中国财政”蓝字关注我们
解读财政大事 ★ 关注社会民生
▲ 图片摄影:李烝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各项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需要始终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防止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的思想和行为。财政部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中肩负重要职责,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初心和使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出重要指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再次强调要用艰苦奋斗、勤俭节俭的思想来指导工作。我们要深刻认识在新时代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的重要意义,打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基础。
第一,要深刻认识到,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历来强调,各级党政机关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都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与跟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优良作风密不可分。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党的艰苦奋斗史。
1936年和1939年,美国记者斯诺两次到延安等陕北革命根据地采访,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做的背心,从这些细小的事情上,他感慨中国共产党人有一种战无不胜的“东方魔力”,断言这是兴国之兆、胜利之本。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阐述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问题时,进一步强调,“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要“力求节省,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
1954年1月,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邓小平同志,在全国财政厅局长会议上指出,“为了把国家财政放在稳固的基础上,保证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必须节减一切可以节减的开支,克服浪费。”后来,他在谈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时强调,“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个目标不能达到……要坚持我们历来的艰苦奋斗的传统。否则我们的事业是不会有希望的。”
江泽民同志谈到,“我们的财政工作必须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勤俭节约、开源节流,有所为,有所不为”。他指出“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并强调这是对党员干部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的一种考验。
胡锦涛同志指出,“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不论是在陕北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方工作期间,还是到中央工作后,始终秉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身体力行、付诸实践。他告诫我们,“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党的主要领导人这些重要论述可以看出,我们党对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我们提倡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种宝贵精神财富的生动体现。新时代我们守初心担使命,也一定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继承和发扬好这种优良传统和作风。
第二,要深刻认识到,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对党和政府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强调,“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2013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强调要坚持从严从紧原则,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尽快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出重要指示,对抓好有关工作落实提出明确要求,有力推动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并带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并将其融入和贯穿到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全过程,自觉体现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如何深化认识、提高站位?我有四方面的感想和体会。一是,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我们要从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高度,从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极端重要性。二是,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体现的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强调“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根本目的是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牢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很多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需要增加投入,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我们要始终秉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用好传家宝,管好“钱袋子”,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四是,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是要努力做到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和政府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调“我们的财力是不断增加了,但决不能大手大脚糟蹋浪费!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改善了,但收入与支出、需要与可能的矛盾是永恒的,所以我们要继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未雨绸缪、加强统筹,“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坚决抵制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做到艰苦朴素、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情。
第三,要深刻认识到,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客观需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领导财政工作长期坚持的思想,也是预算收支安排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直以来,财政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把宝贵的财政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比以往,发展的内涵和重点、理念和方式、环境和条件、水平和要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挑战更多。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发挥财政调控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制度安排体现并承载着政府与市场、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等关系,与人民各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息息相关。财政要在新时代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必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妥善平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在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基础上,坚持有保有压,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聚焦于推进改革发展、保障重点领域和加强薄弱环节上。要更加突出地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按可持续、保基本原则安排好民生支出,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部为党中央当家理财掌管“钱袋子”、做具体服务工作,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系列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结合财政工作实际,不折不扣落细落实。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重要指示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是党内政治要件,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是党内基本的政治规矩,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全国财政系统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从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的政治站位,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把党和政府过紧日子作为财政工作长期坚持的方针,切实贯彻和体现到财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行简约、倡简朴、戒奢华,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着力完善和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出台加大企业稳岗支持力度、扩大就业见习补贴范围等多项政策。大力支持发展公平优质教育,落实好财政教育投入“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确保”要求,保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推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支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补助标准。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时,切实加强民生政策管理,建立健全财政约束机制,加强民生支出绩效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及时调整预算和完善政策,努力把好事做得更好、实事做得更实。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违法违规出台民生政策,有的盲目扩大政府保障范围,有的过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有的超越发展阶段建设民生工程等。
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关系,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保障民生力度,又要防止脱离财力作难以兑现的承诺,确保民生支出政策建立在更加稳固、更可持续的基础上。一要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力度。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领域的硬任务,统筹谋划好今后两年的财政资金安排和长远发展规划,在财力上予以足够保障,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针对群众牵肠挂肚的事,推动解决好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二要确保政策可持续。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承受能力、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等因素,切实防止因民生政策设计不科学导致制度不可持续。要合理引导预期,注意防止因过度承诺和过度宣传,导致不能按期实现政策目标而失信于民。三要加强民生政策区域间统筹协调。既鼓励发展较快的地区先行先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也要加强宏观调控,避免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过大引发矛盾。
(三)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硬化预算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我们在推进预算公开、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方面,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中央财政提前下达地方转移支付,促进提高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严把支出政策关,严控预算执行中调整。坚决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积极稳妥消化债务存量。在推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刚性约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要针对有的地方和单位预算编制准确性不高、预算执行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支出进度较慢等问题,进一步增强预算法治意识,巩固改革成果,为落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有关要求奠定坚实基础。一是不断完善财政预算法律和制度体系。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完成预算法实施条例修订工作。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分类研究明确财政保障政策。研究提出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框架和总体规划,并拟订分年建设计划,切实抓好落实。二是进一步强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推进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加快统一预算分配权,严格控制年初代编预算范围和规模。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预算没有安排的不得支出,严控预算调整和调剂事项。三是持续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不断扩展和规范公开的内容、范围和方式,进一步提高预决算透明度,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通过公开透明和强化监督,倒逼各级政府转变花钱的理念。四是加快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对标先进经验,查找存在的差距,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按照已经印发的工作方案,扎实做好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等工作,为强化预算管理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四)加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建设,从源头上刹住奢侈浪费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配合制定、修订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管理办法等20多个配套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公务支出标准体系,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源头上刹住奢侈浪费之风提供了一个可执行、可操作的制度规范体系。
通过连续多年压减,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逐年下降,2018年比2012年了下降46.2%,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今年,我们还制定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通知》和《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等文件,在严格部门预算编制、规范部门预算执行、加强部门资产管理、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四风”问题病根的清除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祛除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顽疾还需要持续用力。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继续采取有力举措,持之以恒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制度规定落到实处。一要抓制度完善。根据工作实际和市场价格变化等情况,持续完善公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加强对地方制度建设工作的指导,强化督促落实,推动形成不能不愿不敢铺张浪费的长效机制。二要抓措施落地。强化计划和审批管理,从严控制公务活动总量、开支范围和标准,落实日常管理监督要求。三要抓支出压减。进一步巩固国务院“约法三章”成果,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继续严控“三公”经费。
(五)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府的钱不能乱花,所以要控制好支出”,并反复强调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把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财政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在绩效目标设置、绩效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起来。
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部署要求,推动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扩大实施范围。逐步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延伸到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强化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责任。二是优化业务流程。深入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将绩效管理深度嵌入预算管理工作中,实现有机融合。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三是提高评价质量。要针对绩效目标设置不科学、自评质量不高、第三方评估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严格绩效目标审核,推动部门实事求是开展绩效自评,客观反映绩效情况。四是强化结果应用。抓好绩效问题整改,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大力削减低效无效支出,建立起鲜明的奖优罚劣激励约束机制。
(六)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生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政治纪律,多少纪律,问题是执行得不好,有些人觉得纪律是稻草人,不在乎,现在就是要严明纪律”,并强调“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经费管理,加大纪检、巡视、审计监督力度,从严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整饬财经纲纪,制定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严肃财经纪律 严格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通知》等制度办法,组织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财政监督管理专项工作、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等,着力解决在落实财经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发挥了震慑警示作用,有力推进源头治腐和长效机制建设。
虽然我们在严肃财经纪律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有的还造成了财政资金损失和浪费。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严以用权,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一是着力织密扎牢制度笼子。以完善公务接待、财务预算、考核问责、监督保障等制度为抓手,推动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制度管理体系。聚焦预算分配、执行和政策制定等关键环节,抓紧修订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等风险专项内控办法,推动部门加强内控建设,实现内控由“立规矩”向“见成效”转变,有效防范业务和廉政风险。二是强化重点领域资金的监管和对核心权力运行的制约。财政部是管钱管物的部门,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对象。要盯紧扶贫等重点领域资金的管理使用,完善财政资金动态监控机制,采取日常监管、专项核查等多种形式,跟踪政策落实和问题整改。在重大项目布局、财政分配、工作安排上,要切实做到依法依规、立足全局、出于公心,不能把管理的公共资源用于个人和单位结“人缘”、拉关系、谋好处。要严格要求家属、子女、亲友,不得干预政事、捞取好处,不得利用本人职务影响办事。三是认真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坚持“治已病、防未病”,对审计提出的问题,建立台账,逐一整改落实。要切实承担起对所联系部门预算管理的审核把关和监督责任,一方面要督促指导部门做好具体问题的整改工作,另一方面要会同部门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体制机制上提出整改措施,推动实现标本兼治。四是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持续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使财经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今年以来,宏观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减弱,外部不确定性增大,全球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加大;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仍处于合理区间,但经济企稳基础还需巩固。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各项措施,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继续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贯彻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十二字总要求,把主题教育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同推动财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一)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和外部压力的关键之举。今年以来,部党组高度重视、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把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2019年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首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今年1-6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万亿元,其中减税1.04万亿元,企业和社会公众普遍认为今年减税降费力度很大,获得感和满意度较高。
下一步,我们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细之又细地落实好减税降费各项举措。一是加强沟通协调和督促检查。推进减税降费数据信息的共享,跟踪做好效果监测和分析研判,加大对地方财政部门工作指导和督促力度。二是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督促指导地方开源节流,多渠道筹集收入,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支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对难以完成全年收支预算的地方加强指导,在触发预算调整条件时,依法依规调整预算。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创新宣传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四是及时研究政策预案。在广泛调研基础上,针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做好应对预案,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二)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做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储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继续高举改革旗帜,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坚定改革定力,增强改革勇气,总结运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改革新经验,再接再厉,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对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推进涉及财政部的各项改革任务。一要加快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目前,科技、教育、交通等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另有生态环境、应急救援、自然资源等领域改革方案正在研究制定,要抓紧做好修改完善工作,推动改革方案尽早出台。同时,要做好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有关工作。二要认真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目前正在施行的18个税种中,已制定法律的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8个税种。我们要积极配合全国人大有关方面,加快推进资源税、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关税、消费税等税种立法的相关工作。三要加快国务院直接授权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以及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试点。做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相关工作。四是在系统梳理改革任务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抓紧研究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有关问题。
(三)堵住“后门”消化存量,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疏堵结合、开好前门、严堵后门”的原则,在依法依规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债务融资需要的同时,切实加强和规范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基本建立、风险总体可控。下一步,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制度并狠抓落实,在开好“前门”、风险监测、到期债务应对、监督问责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持续巩固提升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成效,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去年,中央第十巡视组对财政部开展了脱贫攻坚专项巡视。部党组高度重视,按照巡视反馈意见要求,认真抓好巡视整改任务落实,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财政脱贫攻坚的责任感、紧迫感,尽锐出战、真抓实干,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决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集中资源加快补齐脱贫攻坚领域的短板。全力支持解决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向“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突出领域和突出地区倾斜。二是优化财政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完善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倾斜支持,提升财政扶贫政策的精准性。深入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提升整合政策的脱贫成效。三是以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扶贫资金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对各级各类扶贫资金的实时动态监控,发挥好扶贫项目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管理的作用。四是认真总结提炼先进做法和成功模式,提出财政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建议。同时,认真落实近期我部定点扶贫工作交流推进会有关部署安排,继续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
(五)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有序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前期,在中央第23指导组有力督促指导下,部党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部署和中央指导组各项要求,突出抓好“四个到位”,推动主题教育活动走深落实见效。
一是进一步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更大功夫。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论述,并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以及在内蒙古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近期有关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与通读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主题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深化对党面临的风险考验的认识,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财政改革发展上。
二是进一步在找差距上下更大功夫。部党组和各单位领导班子都要在前期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查找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上全面查找、全面发力,把问题找准,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要全面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建立台账,逐条对账。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根源,开好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切实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是进一步在抓整改上下更大功夫。部党组和各单位领导班子都要强化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坚持问题导向,真刀真枪解决问题。要坚持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系统整治,对照这次主题教育列出的突出问题,结合我部实际,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党组同志要切实履行“两个责任”,发挥好“头雁效应”。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在抓好自身问题整改的同时,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主动认账担责、落实落细落小。对发现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对症下药,该完善的体制机制要完善起来,该堵塞的漏洞要堵塞好,该批评的要认真批评,该处理的要严肃处理。
四是进一步在加强督促指导上下更大功夫。党组同志要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对分管单位主题教育的督促指导。部内各指导组要强化责任担当,对各单位学习研讨、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以及专题民主生活会等重点工作进行严格把关,促进提高工作实效。部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完善工作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强化协调督导。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财政部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过紧日子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张蕊
值班编辑:雷艳 张敏
版式设计:陆花
长按识别二维码
EMAIL:
csf187@263.net
TEL:
010-88227058
声明:“中国财政”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文章、图片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88227109,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大家都在看这些👇